某君的三觀

        某君作了一場演講,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演講,振奮人心,便推薦給兩位好友欣賞欣賞。
        友人觀摩了一夜,今日才答復我說:
        "我點開視頻一看,這演講沒有署名,聲嘶力竭地每句都喊著“勵誌奮鬥"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聽了半夜,才從字縫裏聽出來,整場都講著兩個字是'卑賤'!……"聽得我頭腦發昏,一時找不到北。
       另一位好友摸著下巴,輾過去輾過來看了又看,結果皺著眉頭,鄭重其事地對我說:"不知怎麽的,就想起一個笑話來了。"
       "什麽笑話,你說。"
       "老爸問兒子,你的夢想是什麽?兒子說,金錢與美女。老爸啪地一聲,給了兒子一巴掌,叫他重新說。 結果兒子說,事業與愛情。"
        我先是付之一笑,而後又摸著後腦勺想了又想,何出此言呢?我於是又看了一遍某君的演講,噫,這不是當年講"青春與夢想"的學霸嗎?其時還深受他的鼓勵呢。可是如今,我只在他眼裏看到了貧富差距下的戾氣,那個當年陽光帥氣的學霸竟成了這般模樣......
        某君講了什麽呢?我大致總結了一下,第一部分講貧富差距:他回憶了小時候在鄉下無憂無慮的生活,又講了來到城裏上學的情形,城裏的孩子有多厲害,學了多少他所沒學的。最終他迷惘,他悵然,他看到紅綠燈下形形色色的人們,他說:"他們神色匆匆,各自奔忙,拿著兩三千元的薪水,過著周而復始,循規蹈矩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死......"
        我一時也是迷迷糊糊,怎能看到死呢?哦,薪水低的人活不下去。想必,某君定然是作了調查的,調查的結果就是讓他知道——我絕不能做這樣的人,太差勁。我愕然了,我聯想到一個關於家教的反面例子:一位母親帶著她的女兒,看到一個可憐的流浪漢,母親說,看到了嗎?不好好讀書,你長大了就會像他那樣子。簡直是三觀扭曲,某君就是這樣以貶低他人的價值來激勵自己的,暗暗地發聲:"我不要這樣,太低下了。"
        存在主義認為"存在先於本質",無論普通與否,我們存在就是有意義的。普通人是普通,但是並不平庸。匆匆忙忙,勞勞碌碌,起碼說明是有夢想的,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日復一日,平淡地生活下去的同時,他們也是在為這個做貢獻。建築工人,靠雙手築出一棟大樓;畫家,靠靈感畫出一幅好畫;公司職員,靠頭腦拼出一家企業。活著,就意味著要做點什麽,做了就代表存有價值,這價值不是用薪水來衡量的,因為它是對社會有利的,而非利己的。而普通人通過日夜拼搏維持了一個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他們是平凡卻光榮的。可曾聽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倘沒有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支撐,哪有一個社會的發展。因此,普通人是普通,但不應該貶低,不應該看輕,更不應該認為平庸。
        第二部分某君講他的夢想起航:他認為自己出生於農村,周圍的人都是光鮮亮麗的,只有他是"一身銹",後來他看了《航拍中國》,他見到了神州大地的壯美,他暗暗的下定了決心,要"走出去"。伴隨著深沈的音樂漸漸舒緩,某君成功地"為勵誌而勵誌",我不要待在條件低劣的破環境了,我要做人中龍鳳,我要翻身做人。
       為何是翻身做人?
       因為第三部分他為夢想發聲了:"我就是來自鄉下的一頭土豬,也要立誌去拱了大城市裏的白菜!",不要再詆毀我們了,"我們是為了改命呀!"情緒越來越高亢激動,面目甚至為此拋棄了當年的陽光,自顧自蒙上了一層深深的陰郁,滿滿的戾氣——我來自鄉下,我是土豬,我要去城市,我要拱白菜!某君就這麽憤恨自己的出身嗎?可笑的是,對平凡人這個身份感到厭惡,但是他又出身於平凡。所以我看到的不是勵誌,我看到的是豬想變成人,然後騎在鄉下人的頭上,笑著罵著:"我比你們強,我不是普通的人!"勵誌到這個極點了,還忘不了骨子裏的自卑。我害怕了,我害怕深夜奮筆疾書時,會有人說你是只土豬;我害怕了,我害怕誦讀課本入迷時,會看到那張憤恨的臉。嘖嘖嘖,普通人就這麽不堪嗎?
       孟子說君子是:"得誌,與民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某君說我們學習是為了改命,可有普通的出身,不意味著沒有聰慧的頭腦啊,有普通的出身,不代表著就沒有遠大的未來啊!即使是利欲橫行的社會,尊重人才也都是社會共識呀。用金錢可以獲得最佳的起跑線,但是真正的人才總會是沖在最前的。我就怕他,是土豬翻身做人,然後騎在人的頭上,真正的君子,得誌時應是與百姓一同前進的呀,而不是將眾人踩在腳下,齜牙咧嘴,吐了舌頭,說:"你們算什麽?!"有位朋友說的好,現在缺的不是胡適之,缺的就是李大釗,現在缺的是為民說話的人,為民請願的人。
       第四部分便是講展望未來了:世界燦爛盛大,歡迎回家。這也是最後一部分,還值得肯定。某君的憤憤不平和自卑堪憂終於圓滿結束了。
        某君上次的演講令我一時熱血沸騰,這次的演講,卻讓我看到了"平凡可恥,力爭上遊"的猙獰面目,讓我看到了學習的功利性。《覺醒年代》裏蔡公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倘學習只是為了功名利祿,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又往哪兒放?
       好友又扔給我一本《儒林外史》,我翻了翻,"哈哈哈,我又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