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

早上起床急匆匆去了火車站,剛剛出門口就意識到自己忘記帶耳機,但是看了一下時間,距離火車出發只有不夠半個小時了,果斷放棄了耳機。上車之後尋覓到舒適的一人座,翻開帶著的書,迎著陽光閱讀起熟悉的中文,樹影時不時打在亮白的書頁上,提醒我應該看看窗外黃燦燦的田野了。但是我的心緒卻被書中的句子所吸引:“攝影是一種采訪。攝影不是'表現',而是'引出'。不是要表現對方的特色,而是要引出特色。”
在偌大的帆布袋中尋覓本子與筆,想要將這句話寫下來,筆是找到了,但是楞是寫不出水。很好,帶了一只沒有水的筆哈哈,尷尬地收起剛剛才打開的本子,繼續在樹影的阻撓下瀏覽起眼前的文字。沒有帶筆,沒法紀錄,也沒法書寫,更沒法畫畫了。
同時我還高估了自己臨時準備的能力,手機快沒有電的時候拿移充充電才發現只剩百分之一的電。所以也沒法用手機記錄了。所幸出門的時候看了一下相機的電量還是有一半多的,應該足以應付今天的需求了,雖然並不知道會遇見什麽。
說了這麽多只是想要分享一下,今天一天是如何用相機思考的。
有很多的想法,卻只能用照片去紀錄。今天看了一句話覺得很有意思,“很多人拍照是為了記住,而我拍照恰恰是為了忘記。”感覺我也像是這樣的,拍照以後基本都忘記了自己曾拍過什麽,因為數量太多了,而且如果一旦沈迷在相片裏面,就會產生現實是相片呈現的那樣的假象了。實際存在的記憶就會不知不覺被洗刷掉,相機真是一個神奇的物體,雖然拍出來和現實並不完全相同,但是也能拍出與現實相異的美麗。只要自己不要陷進去就好了。
今天看了一個晾衣夾的展覽,在展館拉起了數十根晾衣繩,寫著晾衣夾身份內容的白色布條就這樣被晾衣夾夾在繩上展覽。藝術家用了一個詞“invisible”來形容晾衣架。我覺得比起翻譯為“隱形”倒不如翻譯為“視而不見”來得好。晾衣架總是孤零零地夾在晾衣繩上日曬雨淋,直至腐爛掉落,是那種明明買了很多的,卻總是四散消失的類型。人們其實都了然於心,但是丟失的夾子有什麽可惜的?大不了去超市再買新的吧,超市裏面還有那麽多可愛的夾子在排著隊等著別人的購買呢。但是啊,如果人們能走進看一下這些晾衣架,就有機會知道,“哦,原來這些晾衣架也是做了這樣這樣的改動,為了更適應這樣那樣的功能呢。單單掛在繩子上真的太可惜啦。”
看起來只是為了晾衣架的展覽,但是我卻覺得是宣傳了invisible到visible的改變。比起讓不存在的東西出現在這個世上,拂起人們眼前的那層不願仔細觀看的紗似乎更難呢。但是他卻巧妙地做到了。比起其他宣傳語中滿溢的“改變”這個展覽不曾提起,卻掀起了平凡生活的巨浪呢。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展叫there is planet.是一個攝影師的紀念展,選擇了他十年前旅遊時候的照片和文摘組成了這個展覽。關於攝影,人生,空間,道德倫理,建築,都有談到,“我知道自己旅遊的時候拍的照片不怎麽樣,但是這讓我想起,我們居住在同一顆星球上。”摘抄一些印象深刻的句子。
“The more I think of darkness, the less I know what it is like and the harder it is to define it. After all there's no saying that darkness is black ,but possible it is white ."
" ' a thing is beautiful when one wishes to die' , say the Chinese, so one can certainly said that it is not art if it blocks the blood. They say it must block the spirit. But where is the spirit that is not mixed with blood? And is there blood not blocked by the spirit?"
此外還看了一些零零碎碎的展,但都不夠這兩個深刻。可能因為與心境也十分符合吧。

相關